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生态文明专家谈】“长江大保护”怎么做?这部法律给出答案
首页> 科普频道> 生态文明专家谈 > 正文

【生态文明专家谈】“长江大保护”怎么做?这部法律给出答案

来源:光明网2021-01-06 10:2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编者按:2021年1月5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5周年。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这部我国首部流域法律有哪些亮点?将为保护长江母亲河提供哪些保障?《生态文明专家谈》第三期邀请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负责人吕忠梅,解读长江保护法。

【生态文明专家谈】从“忧患河”到“幸福河” 黄河流域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长江干流、支流和湖泊形成的集水区域涉及十九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保护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艰巨。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合力保护?又如何促进绿色发展?长江保护法给出了答案。

  长江保护法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包括总则、规划与管控、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修复、绿色发展、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9章,共96条,形成保护母亲河的硬约束机制。

  为长江大保护开出一剂新“良方”

  滚滚长江,奔腾不息。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的无序化开发,使其伤痕累累。“长江是中国最大的一条纳污河流,每年她的纳污量是全中国纳污量的1/3,相当于一条黄河的净流量。”吕忠梅说。

【生态文明专家谈】“长江大保护”怎么做?这部法律给出答案

  母亲河生病,需对症下药。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长江经济带发展从“大开发”转向“大保护”指明了方向、划定了禁区。

  5年之后,长江保护法出台。吕忠梅介绍,作为新中国第一部流域性立法,它是一种新的立法模式,有着三个特性:

  第一,独立性,它在法律体系里是一个新的成员;

  第二,综合性,它的经济发展与管理与长江流域的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关联;

  第三,空间性,它是在自然地理空间和社会生活空间范围内所立的法。

【生态文明专家谈】“长江大保护”怎么做?这部法律给出答案

  长江流域面积广,长江经济带又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面对着这样一条河流,长江保护法可谓任务艰巨。吕忠梅表示,长江保护法承担了一系列重任,既要解决长江保护管理体制中“九龙治水”的顽疾,也要改变生态系统中的“无鱼”困局,通过法律约束了每一个主体的行为,为长江经济带立规则,定规矩,让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得以恢复。

  共治一江水 共谋绿色发展

  长江保护法中,第六章“绿色发展”格外引人注目,它在绿色生产方式的转型方面,作出了完善的制度设计,明确了一系列产业、行业、企业、园区等绿色转型的具体措施。同时,首次以开发区为单位,建立了绿色发展评估机制。在资源节约和提升资源效率、资源综合利用方面,鼓励和支持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节水型城市和园区、海绵城市建设。

  将绿色发展国家战略写入长江保护法,在吕忠梅看来,这是长江保护法作为保护法加促进法这一定位的具体体现。她表示,不搞大开发不等于不开发,长江保护法一方面要生态优先,另一个方面也要绿色发展。需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让长江流域能够永续发展,为中华民族来提供资源的支撑。

【生态文明专家谈】“长江大保护”怎么做?这部法律给出答案

  吕忠梅介绍,在确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长江保护法最基本的原则时,也确定了三个价值目标:

  第一,确保流域的生态安全;

  第二,公平配置长江流域资源。上游城市为下游城市的生态着想,势必会因保护长江而做出资源上的牺牲,应该通过一种公平的分配方式进行生态补偿,或者为上游城市提供新的发展机会;

  第三,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专家谈】“长江大保护”怎么做?这部法律给出答案

  吕忠梅表示,未来希望通过建立流域规划制度,建立流域的生态安全保障制度、污染防治制度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能够既保护好长江流域的生态,又能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光明网记者战钊 宋雅娟 张佳兴 蔡琳

  栏目介绍: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力量。《生态文明专家谈》栏目,旨在着眼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邀请专家进行访谈,通过“短、实、新”的方式,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往期回顾:

  【生态文明专家谈】从“忧患河”到“幸福河” 黄河流域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生态文明专家谈】“绿色”民法典:以绿色发展规则体系回应时代诉求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解放军驻澳门部队举行第十九次军营开放活动

  • 新疆为保护世界级非遗《玛纳斯》的立法正式实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