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低空+农业”模式火了!解读无人机作业背后的“科学标尺”
首页> 光明科普> 农业农村频道> 三农看点 > 正文

“低空+农业”模式火了!解读无人机作业背后的“科学标尺”

来源:光明网-大国粮策2025-03-04 14:32

  在农业现代化浪潮中,无人机逐渐成为农民的“好帮手”。尤其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面,无人机作业优势明显,能高效大面积施药,节省人力,还能精准施药,减少农药浪费与环境污染。

  当下,无人机作业依赖于通用的气象预报。对于很多农业从业者来说,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同样的药剂、同样的无人机,为啥作业效果却大相径庭?是哪些因素在背后“捣鬼”?其实,气象条件就是那个关键的“隐形变量”。

  气象成为“隐形变量”

  “一喷三防”是在小麦生长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微肥等混配剂喷雾,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增粒增重,确保小麦增产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目前在全国已经普遍推广应用。

  气象因素在无人机“一喷三防”作业中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下面就来详细说说。

  无人机飞航作业(图片来源于网络)

  风速:药剂“漂移”的幕后推手

  风速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对农药喷洒效率与安全性影响极大。我们可以把农药喷洒过程想象成一场“微观世界的旅行”,雾滴就是这场旅行中的“小旅客”。

  在低风速条件下(风速等级≤2级),就如同微风轻拂,为雾滴创造了一个稳定的“旅行环境”,它们能慢悠悠、均匀地落在目标作物上,有效覆盖作物表面,防治效果自然好。

  当风速等级过高(>4级),强大的气流就像一阵狂风,让雾滴身不由己地“跑偏”,不仅喷洒精准度大打折扣,还可能飘到非目标作物上,造成药害,污染环境,甚至威胁人身安全。就像一场原本规划好的有序旅行,突然遭遇狂风,游客们被吹得四处分散,无法到达目的地。

  气温:药剂的“活力开关”与作物的“吸收调节器”

  气温对药剂效果与作物吸收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当气温处于适宜范围(20°C/p>

  但气温过高(>35°C),药剂分子就像热锅上的蚂蚁,运动加剧,分解速度加快,还没来得及发挥作用就失效了;同时,高温让作物的蒸腾作用变强,刚喷洒的药剂迅速被稀释,就像往浓度高的果汁里加了太多水,药效大打折扣。而气温过低(<10°C)时,作物生长缓慢,细胞活动减弱,对药剂的吸收和渗透就像蜗牛爬行一样慢,防治效果自然不好。

  降水:作业效果的“破坏者”

  在“一喷三防”作业中,降水可谓是个“麻烦制造者”。当降水量较大时,雨滴就像一个个“小炮弹”,重重地砸在作物上,药液和肥液根本来不及附着在叶片和茎秆上,就被冲刷得一干二净,造成极大浪费。而且,降水可能引发麦田积水或地表径流,这就好比把药剂和肥料随意“搬家”,不仅让它们无法发挥作用,还可能带来药害,破坏麦田生态环境。

  掌握气象的“科学标尺”

  为了更科学地评估气象条件对无人机“一喷三防”作业的影响,科研人员基于温度、风速和降水这三个核心气象因素,设计了四个关键气象指标,构建了无人机“一喷三防”气象适宜度指数公式:

  这些数据并不是凭空而来,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的实验对照和数据分析,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无人机“一喷三防”气象适宜度指数公式:

  S=0.25*ST +0.25*ST +0.25*SR+0.25*SV

  其中,ST 是打药当天气温适宜度指数;ST 是打药之后3天的气温适宜度指数;SR是打药当天降水适宜度指数;SV是打药当天风速适宜度指数。这其中,每个指标如果适合作业,权重就是0.7;如果较为适合,但还不是特别理想,权重为0.3。

  那么,这个公式具体该怎么用呢?农民朋友们可以用它综合判断当天的气象条件,到底适不适合无人机工作。

  如果算出来S≥0.6,那就说明这天的天气特别合适,适合用无人机来进行“一喷三防”作业;如果算出来0,那就千万别用无人机作业了,这天的天气实在不合适。

  举个例子,假设明天温度为25℃,打药后三天平均气温为10℃,最低气温大于0℃,没有降水,风速为4m/s。把这些数据代入公式里,就能算出明天无人机“一喷三防”的气象适宜度指数为:

  S=0.7*0.25+0.7*0.25+0.7*0.25+0.3*0.25=0.6。从结果可以看出,明天的气象条件刚刚好,适合用无人机开展作业。

  为了方便记忆,我们让AI编了一首打油诗:

  《无人机打药好时机》

  无人机来真奇妙,一喷三防效率高。

  气温合适药效妙,打药三天别乱套。

  降水要少别成涝,风吹太急可不好。

  综合指数心中晓,庄稼丰收乐逍遥。

  农民朋友们,以后用无人机打药的时候,多留意下天气,参考参考这个指数和咱的打油诗,保准咱的庄稼能长得壮壮实实,有个好收成!

  参考资料:《全国农业气象适用技术汇编》-无人机“一喷三防”气象适用技术

  科学性审核:北京市气象局气候中心正高级工程师李秋月

  撰文:武玥彤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奏响巴洛克室内乐

  • 新疆吐峪沟:古村落迎游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上海科技大学遇见威廉·哈兹尔廷博士,他满头银发、戴着大大的方框眼镜,乍一看有点像那位创作了无数超级英雄故事的漫画家斯坦·李。
2025-05-05 14:11
五一假期进入尾声,国内外旅游市场如火如荼,知名目的地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小众目的地也开始崭露头角。
2025-05-05 13:59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