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荒漠卫士到产业新星:橙红浆果点亮生态经济“双引擎”
首页> 光明科普> 农业农村频道> 三农看点 > 正文

从荒漠卫士到产业新星:橙红浆果点亮生态经济“双引擎”

来源:光明网2025-02-23 12:27

  在辽宁阜新科尔沁沙地上,有一种身披银灰色小叶片的灌木,它用带刺的枝条对抗着凛冽的寒风,以橙红色的浆果装点着贫瘠的土地。

  阜新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是遏制沙地南侵的重要屏障,多年来通过大规模种植沙棘,有效遏制了土地沙化,曾经的沙地正逐渐被葱郁的沙棘林覆盖。小小沙棘也正逐渐由“荒漠治理工具”向“生态经济新引擎”转变。

从荒漠卫士到产业新星:橙红浆果点亮生态经济“双引擎”

  “沙棘产业是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典范,是实现‘健康中国’与‘美丽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2月22日,沙棘大健康产业峰会暨专家论坛在辽宁省阜新市召开,国家林草局原荒漠司副司长、中国治沙学会副会长兼沙棘专委会主任委员胡培兴介绍,沙棘的生态修复功能与人类健康需求在当代产生奇妙共鸣,已成为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的优良树种资源。

从荒漠卫士到产业新星:橙红浆果点亮生态经济“双引擎”

  沙棘堪称自然界的“拓荒先锋”,其根系发达,能牢牢锁住土壤。在荒漠化防治领域,沙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生态脆弱地区筑起坚固的绿色屏障。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国际沙棘协会常务理事吕荣森介绍,其发达的根系可以深入地下3米—5米,水平根幅可达2米—10米,形成密集的网状结构。这种特性使其即使是在砂石地中依然表现出惊人的固土能力,单株成年沙棘可固定25立方米沙土。更令人惊叹的是,沙棘根系能与弗兰克氏菌形成共生固氮体系,这种天然的氮肥厂使沙棘林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在数年内快速提升。

从荒漠卫士到产业新星:橙红浆果点亮生态经济“双引擎”

  从药用价值来讲,沙棘更是一座“天然宝库”。它含有428种活性成分,维生素C含量极高,黄酮类化合物对心脑血管疾病疗效显著,在抗氧化、延缓衰老、修复细胞等方面表现卓越。

  我国是世界上天然沙棘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人工种植沙棘面积最大的国家。据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沙棘专业委员会2022年发布的《全国沙棘资源本底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沙棘林面积总计1910.44万亩,其中人工沙棘林面积达1058.35万亩,占全国沙棘林总面积的55%;我国年加工利用沙棘果实8万—10万吨,各类沙棘产业年总产值240亿—260亿元。

  阜新市副市长杨枫在论坛上介绍,沙棘林不仅为科尔沁沙地筑起了绿色屏障,更成为当地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辽宁是全国沙棘的主产区,阜新则是主产区的核心基地,也是全国沙棘产业的育种中心和批发中心,培育出了“辽阜1号”“状元黄”“深秋红”等大果无刺沙棘品种。

  近年来,沙棘因其独特的生态与经济价值,成为企业投资和产业开发的热点。在论坛现场,伟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与东宁药业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科技创新、产业转化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从荒漠卫士到产业新星:橙红浆果点亮生态经济“双引擎”

  东宁药业创始人孔东宁表示,沙棘果实含190余种活性物质,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的120倍,黄酮类化合物是心脑血管的天然守护者。我们在辽宁、黑龙江、新疆等地建立了万亩沙棘种植基地,通过“农户种树-企业收果-碳汇变现”模式,开发沙棘产品,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希望通过沙棘这座“超级营养库”,为大健康产业添砖加瓦。

  据介绍,多年来,东宁药业潜心钻研沙棘,积极实践,在研发和生产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东宁药业还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植树造林,为改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从荒漠卫士到产业新星:橙红浆果点亮生态经济“双引擎”

  随着中国沙棘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国际市场,寻求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机会。思凯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艳丽认为,沙棘不仅是一株扎根荒漠的植物,更是一把开启健康中国与全球市场的金钥匙。希望能依托上海自贸区的跨境贸易网络为沙棘制品开辟“国际快车道”,跨越国界赢得世界认可。

  近年来,随着沙棘生态种植的发展,沙棘产业的开发逻辑已从早期的政府主导转向市场驱动,企业通过“生态修复+产品深加工+政策红利”模式实现可持续盈利。未来,随着品种改良、提取工艺升级等技术进步,沙棘在医药、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潜力或将进一步释放。这一承载生态使命与经济价值的“金色产业”,有望在乡村振兴与生态环保中发挥更核心的作用。(张佳兴)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温故丨“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 帕米尔高原上的蒲公英老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