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AI+环境科学 为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按下“加速键”
首页> 光明科普> 科普中国直播服务系列活动> 科普资讯 > 正文

AI+环境科学 为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按下“加速键”

来源:光明网2025-03-14 09:57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环境科学与新兴技术的融合日益紧密。人工智能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正逐步成为推动环境科学领域革新的重要力量。

  3月10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美丽中国科普大讲堂”线上开讲。本期讲堂以“关于环境人工智能的思考、探索与展望”为主题,特邀清华大学碳中和讲席教授、环境学院副院长、生态环境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徐明担任主讲嘉宾,介绍人工智能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AI+环境科学 为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按下“加速键”

  人工智能的演进:从“弱”到“强”

  “要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徐明表示,人工智能加环境,实际上也是国家的重大需求。

AI+环境科学 为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按下“加速键”

  谈起人工智能,徐明表示可以分为两类:判断式人工智能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又叫传统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和新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它们同等重要。其中,传统的判断式人工智能是在特定领域内,使用特定算法解决特定问题,主要解决的是分类和回归等问题,涉及到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方法。传统人工智能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已经很广泛,主要有四大方面。一是预测,如空气质量的预测、污水水质指标的预测等。二是影响因素的识别,如污染物毒性和氧化压力的关系等。三是异常识别,如污染事件、官网漏损等。四是新材料的发现,如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生物塑料等。

  而生成式“强人工智能”,以Chat GPT、DeepSeek为代表,是通用模型,适配广泛任务。“生成式人工智能也有‘新’‘旧’之分,比较‘新’的就是大模型,它参数多、体积大。”徐明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理论框架也是存在了很长时间,并不是完全新的,只不过现在有了大量的数据、算力以及大模型的框架去训练,产生了一个新的效果。“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生物科学、科研分析、科学探索、基础研究等领域也都有了广泛的应用。而且生成式人工智能让通用人工智能成为可能”徐明说。

AI+环境科学 为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按下“加速键”

  不过,说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徐明认为,虽然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但在行业应用中仍处于早期阶段。以DeepSeek为例,得益于不断迭代、先进训练技术、工程创新和开源策略等原因,它性能十分卓越,但也存在幻觉率较高等问题。

  智能驱动生态:AI在环境领域的实践与探索

AI+环境科学 为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按下“加速键”

  当前大模型能力显著提升,行业应如何将其应用到具体场景中?徐明建议,要理性看待人工智能技术,认清其优势和局限性。行业在接入大语言模型时,应结合自身需求,开发具有行业实际意义的应用场景。同时,要重视专业知识库的建设,以此为基础开发智能体系统,打造自主可控的专业领域模型工具集,从而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

  基于此,清华大学针对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打造了大语言模型系列专业应用——天工AI。“如果说Chat GPT是接受了通识教育的本科生,那么天工AI就是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专业的研究生。”徐明介绍,天工AI基于基础模型,结合RAG(检索增强生成)、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专业知识、应用基础模型,构建了环境领域的“智能体系统”。

  徐明表示,天工AI在领域落地的应用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我知道”即聊天问答;“我帮你”即个人助理;“我来干”即智能体;以及“我来管”即世界模型,对应的人的角色就是提问题、提任务、提需求、提目标。

AI+环境科学 为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按下“加速键”

  目前,天工AI已在ESG报告合规性审查、水厂运营辅助等场景落地应用。例如,针对企业ESG报告初稿,该系统可在15分钟内生成合规性分析报告,效率较人工提升数十倍。此外,天工AI正尝试重构教学模式,通过知识点图谱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徐明表示,未来希望通过汇聚环境领域科研人员和行业专家力量,建设出环境领域大模型工具社区。(肖春芳 实习生赵凌菲)

  科普中国直播服务团队对本次讲座进行了全程直播。更多详细信息,可点击下方链接观看回放。

  点击回看科普中国直播|解密环境人工智能(http://h5.live.gmw.cn/cloud/h5/1741313087495174)

[ 责编:林佳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加拿大总理访美与特朗普“礼貌交火”

  • “四川各民族文物上的吉祥图案”特展吸引观众观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近日,该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桃的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新发现70.6%的变异和3289个基因,揭示了全球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路线,
2025-05-07 04:20
记者6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
2025-05-07 04:20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同上一堂好课”、慕课西部行2.0计划、读书行动等,倾斜支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
2025-05-07 04:10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2025-05-06 10:03
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4)》。
2025-05-06 09:51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
2025-05-06 09:39
1865年,生物学家孟德尔在奥地利宣读了其豌豆研究成果《植物杂交实验》,为经典遗传学大厦奠基。
2025-05-06 09:35
近年来,中山大学围绕“主体、基础、应用”三个层面,在广州、珠海、深圳三校区布局人工智能相关学院,集聚近20个学院共同构建大智能学科教育体系。
2025-05-06 09:28
在上海科技大学遇见威廉·哈兹尔廷博士,他满头银发、戴着大大的方框眼镜,乍一看有点像那位创作了无数超级英雄故事的漫画家斯坦·李。
2025-05-05 14:11
五一假期进入尾声,国内外旅游市场如火如荼,知名目的地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小众目的地也开始崭露头角。
2025-05-05 13:59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