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我在北京做科普 | 以医之名,他是科普界的“摆渡人”
首页> 光明科普云> 视频 > 正文

我在北京做科普 | 以医之名,他是科普界的“摆渡人”

来源:光明网-蝌蚪五线谱2024-11-06 11:32

  许多科技工作者亦是科普队伍的一员,他们将科学的魅力展现给广大公众,让科学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蝌蚪五线谱特别策划《我在北京做科普》系列内容,邀请嘉宾分享科普工作的故事和经验。本期,我们邀请到了研究员 / 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外科学博士马向涛老师,他长期从事外科肿瘤学临床与基础研究,译有《生活之道》《细胞传》《癌症传》《基因传》《认识身体》《肿瘤临床试验》等专著,一起来听听他的科普之路。

  Q:从医的经历对您从事翻译工作有哪些影响

  A:学医塑造我的性格,医学是一个非常需要认真的行业,人命关天。所以在上学和工作的这些年,我养成了非常严谨的工作习惯。我会把这种工作习惯用到之后做科普的过程中,我有时候跟编辑和读者们开玩笑说,我是以行医的方式来做书。

  Q:翻译工作过程中遇到哪些挑战?

  A:翻译也是一门语言艺术,尤其对于我们这些英语非母语的人,如何跨越语言障碍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不光是有专业的问题,还包括文化背景以及受教育的程度,可能都会影响我们的发挥。

  但是好在我们现在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互联网非常发达,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获取更多的资源,在这种过程中我们可以和其他专业的人进行更多的交流,我觉得这都会促进我们的发展。因为科普不单是一个医生的事情,是我们双向奔赴的一个结果。

我在北京做科普 | 以医之名,他是科普界的“摆渡人”

  Q:如何平衡科普的专业性和普及性?

  A:这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我会经常聆听读者们的一些心声,当初他们开玩笑说,我是第一个在书上留下自己微信号的译者。我这样做主要是想听听他们对于这部作品,对于我的文字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因为专业和科普之间有时候很难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

  如果我们板起脸来说专业的话,会发现绝大多数人听不懂我们在讲什么;如果我们只是用一些大白话来表述科普内容,大家可能又会质疑我们是否足够严肃,所以我们是在动态地摸索专业性与普及性之间的界限。

  Q:在科普工作中,有没有什么让您印象深刻的事?

  A:我在《认识身体》这本书的注记里面专门写到了一位老奶奶,用了字母D来代替她的真实姓名。这位老奶奶是一位癌症晚期的患者,从第一次做手术到她去世,我都一直在陪伴着她。这个过程中她就像我的亲人一样,我们两个亦师亦友、并肩战斗。

  虽然知道生命终有一天会到终点,但是我在她去世之前跟她沟通得非常透彻,我甚至可以跟她说你的生命会进入到哪个阶段,在什么时候你可能会昏迷。

  所以老奶奶等于是在生命走到终点之前自己安排好了所有的事情。我觉得她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榜样,是与疾病抗争的榜样。对于她来说我可能就像她的孙子一样,跟她相伴了好几年。这段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医患之间相互的信任,相互的扶持,然后我们有了一个理想的结果。

  Q:您认为应如何消除公众对疾病的误解和恐惧?

  A:公众产生恐惧很正常。因为恐惧来自对某一个事物的不了解,当我们无法把控的时候,心里产生问号是太正常的一个事情了,我相信我面对一个陌生领域也会有这种反应。所以不要上来就否定或者一竿子打死,这时候就需要多讲道理。

我在北京做科普 | 以医之名,他是科普界的“摆渡人”

  比如“谈癌色变”,我们要把癌症这件事讲清楚,让大家充分意识到,癌症是一种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病,它和我们的年龄有关系。让大家心里想到,高血压也是慢性病,糖尿病也是慢性病,为什么不能去善待跟我们相伴一生的癌症呢?

  所以当你把每一件事情,能够通过清晰或者简单的科学道理给大家讲清楚,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可以接受我们的建议,沿着一个正常的或者正确的方向往下走,这就是我们科普的目的。但是我们不要想一朝一夕就能把大家的观念扭转过来,或者说要求百分之百的人都要遵循我们的建议。有时候医生也会出错,我出错的话会继续学习,纠正错误,我愿意站在读者和大众的一边,跟我的患者一起进步。

  Q:如何把握内容的创新性与准确性?

  A:目前国内报纸杂志和网络媒体报道的信息都很新,国外报道了一些新的进展,国内媒体马上就能翻译过来,而且翻译得很准确,用两三百字就能把这件事说清楚。

  所以我深深感到现在网络的时效性非常强,还有一个就是需要值得注意的就是人工智能的应用,AI的应用领域非常广。

  当然,我们也看到这是一把双刃剑,AI也会出现一些负面作用。所以做科普也好,做专业也好,我们都要秉承谦虚谨慎的态度,要跟其他行业,包括媒体、大众,包括非专业人员,要多聆听大家的意见,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正确的方向。

  所以不要急于把一项科学或者科普内容神化,要把它变成一项能够经得起检验的科学。

  Q:对于年轻科普工作者,您有哪些建议?

  A:首先非常欢迎大家能够致力投身于科普行业,但是我也要给大家一些善意的建议,这条路很长,很艰苦,而且没有什么名利。所以大家要能忍得了孤独,如果你坚持下去的话,终将有一天,它会为你自己,还有你身边的人带来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解放军驻澳门部队举行第十九次军营开放活动

  • 新疆为保护世界级非遗《玛纳斯》的立法正式实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