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线调研·下田故事|这一招,让黑土地更肥沃!
首页> 光明科普云> 视频 > 正文

一线调研·下田故事|这一招,让黑土地更肥沃!

来源:光明网2024-09-07 10:26

  编者按: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护好黑土地,才有米粮仓。面对退化的黑土地,近年来,黑龙江省桦川县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坚持用地与养地结合、保护与利用统筹,有效提升了黑土地质量、提高了粮食产量。

  桦川县地处三江平原腹地中心,总耕地面积221万亩,建有高标准农田80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9亿斤,是松花江流域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一线调研·下田故事|这一招,让黑土地更肥沃!

  8月下旬,走进桦川县百禾浆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绿油油的豆田映入眼帘,豆苗挺拔、叶片翠绿、豆荚饱满,旁边的玉米也长势喜人。合作社理事长王大江介绍,今年一共种植了大豆300亩,玉米600亩。

  近年来,中国农科院在桦川县实施科技帮扶,组建院地联合工作组,围绕水稻优质丰产、玉米、大豆及特色杂粮作物提质增效以及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开展绿色生产技术研发。在百禾浆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工作组围绕旱地作物,重点开展了玉米耐密宜机收品种、鲜食玉米品种筛选,玉米密植精准栽培生产技术、大豆大垄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和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

  “我们在这里做的一项重要示范就是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技术,也是让大家知道轮作到底会增加多少产量,带来多少效益。它的技术模式是通过玉米-大豆轮作以及不同的土壤耕作方式的组合,比如免耕垄作、条带耕垄作等,再加上玉米和大豆秸秆全量还田,从而实现了黑土地的用养结合。”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研究员张敬涛说。

一线调研·下田故事|这一招,让黑土地更肥沃!

  张敬涛介绍,当地存在粮食产量偏低、土壤养分下降、酸化板结现象严重等问题。玉米-大豆实施轮作,一是实现秸秆还田,玉米的秸秆量大,大豆的秸秆量少,轮作之后,秸秆量就比较均衡,有利于提升地力。二是减轻病虫的危害,轮作之后,侵染玉米的病害,在种植大豆的时候就不会发生或者病害减轻;反之,种植玉米时,大豆的一些病害就减轻了,这样农药使用也减少了。三是减少肥料的用量,因为玉米的施肥量非常大,轮作大豆之后,就可以适当减肥;同时大豆又是一种根瘤固氮的作物,轮作玉米之后,也能减少肥料的使用。四是实现均衡增产,病害轻了,肥和药减少了,秸秆还田了,土壤变得肥沃了,轮作之后,可以让大豆和玉米一般增产5%到15%之间。

一线调研·下田故事|这一招,让黑土地更肥沃!

  “起初我对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心存疑虑,经过农科院专家的耐心讲解与示范,我逐渐认识到秸秆还田和条带耕作等技术对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化肥用量的重要作用。后来,我主动购买了免耕播种机,按照专家指导进行播种。”王大江说,如今合作社的玉米、大豆产量屡创新高,尤其是大豆产量,已从过去的每亩350斤提升至400斤以上,而且生态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玉米-大豆轮作技术在黑龙江省的推广率已经达到了95%以上,实现了旱田地块节本增产。我们要增粮,同时也要培肥土壤,让农业生产可持续,这是我们今后发展的目标。”张敬涛说。

 

  记者:肖春芳 宋雅娟

  制作:杜森林(实习)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安古城墙吸引游人

  • 西渝高铁康渝段刘家坝隧道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