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神舟十三号乘组“出差”满月 太空生活有啥不同?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神舟十三号乘组“出差”满月 太空生活有啥不同?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1-11-17 10: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11月16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轨恰好一个月,距离驻留六个月的进度条已走过1/6。此前,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任务返回地面,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接力前行,中国空间站建造有条不紊,中国航天人奋力向前。 回望神十二和神十三乘组在轨走过的路,不一样的身影,一样的决心!

  接力前行,进入自己的太空家园

  两次入驻,同样顺利,中国航天员接力前行,共同打造美丽的太空家园。2021年6月17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2021年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中国空间站也迎来了第二个飞行乘组和首位女航天员。

  从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到空间站迎来第二个飞行乘组和首位女航天员,从在轨三个月到在轨六个月,中国航天员不断创造新纪录。未来,越来越多的乘组将到达太空家园,我们的航天员在空间站上工作和生活的时间也会变得更久。

  充分交流,房屋整理更轻松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在轨时与神十三乘组进行了天地通话,返回前还对整站物资、产品状态进行了全面巡视拍摄,让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提前了解了物资状态。

  进入新的家园,首先要做的事情,当然是把自己的新家布置一番。“装修”新家,我们可是专业的。搬运物资、收货拆箱、布置安装……太空之家很快就变得美丽起来,两个乘组分别长达三个月和六个月的太空之旅,也变得更加丰富精彩。

  动态调整,太空锻炼更科学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对航天员在轨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根据评估结果,适当调整航天员失重防护锻炼的类型、项目、强度和时间。

  太空健身关乎航天员的生命健康,是防止肌肉萎缩和骨质流失的重要手段。天和核心舱中的健身设备,除了常见的弹力带,还有太空跑步机、太空自行车等。随着更多航天员乘组进入太空,航天员在太空生活的经验会越来越丰富,太空锻炼也越来越科学。

  团结协作,互相体检助健康

  太空之旅需要勠力同心,航天员乘组在太空互相体检,彼此为对方健康负责,团结协作的精神不断延续。

  为监测健康状况,航天员乘组会定期进行体检。检查柜里有十几件医疗设备,航天员乘组进行定期体检,包括超声检查和全血细胞计数等。对于航天员来说,采血、互做心脏超声、腹部超声及超声功能影像评估等常规的检查已经是驾轻就熟。

  强化研究,实(试)验项目更丰富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

  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是航天员在轨的主要工作之一,在轨的第一个月,两个乘组都进行了科学实验设备测试,空间实(试)验项目有条不紊地进行。作为国家级太空实验室,中国空间站还将在舱内、舱外部署众多重大科学设施,用于支持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微重力燃烧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等广泛领域的空间科学实(试)验研究,在轨期间预计可滚动实施近千项实(试)验项目。

  传递经验,太空漫步更自信

  神十三乘组与神十二乘组针对出舱活动充分交流了天地差异该注意的事项,并开展了相应训练。

  在轨第一个月,两个乘组都开展了出舱活动。神十二乘组耗时约7个小时,完成空间站阶段中国航天员的首次空间出舱活动,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神十三乘组经过约6.5小时,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中国首位出舱航天员翟志刚时隔13年后再次进行出舱活动,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中国航天员出舱活动程序不断优化,技术不断提高,功能性能不断得到检验。

  遨游浩瀚,逐梦九天,中国航天员在太空接力奋战,不断刷新中国高度、取得新的成就,始终为祖国载人航天事业拼搏奋进。未来,中国航天员将继续出征,在浩瀚太空留下更多中国足迹,创造更多中国奇迹!

[ 责编:赵清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奏响巴洛克室内乐

  • 新疆吐峪沟:古村落迎游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上海科技大学遇见威廉·哈兹尔廷博士,他满头银发、戴着大大的方框眼镜,乍一看有点像那位创作了无数超级英雄故事的漫画家斯坦·李。
2025-05-05 14:11
五一假期进入尾声,国内外旅游市场如火如荼,知名目的地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小众目的地也开始崭露头角。
2025-05-05 13:59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