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学之子|李约瑟:打开中国古代科学宝盒的人
首页> 科普频道> 科学之子 > 正文

科学之子|李约瑟:打开中国古代科学宝盒的人

来源:光明网2017-11-02 15:1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编者按】

  提到李约瑟,大家都会想到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一个英国人为何会对中国的科技、科学发展感兴趣?他是如何和中国科学结缘的?一起来听听科学老顽童王渝生的介绍。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英国著名的中国科学史家李约瑟的故事,李约瑟是20世纪的世纪老人,他出生于1900年12月9日,他是1995年3月24日去世。因为我受指派去参加了他的葬礼。

科学之子|李约瑟:打开中国古代科学宝盒的人

  李约瑟年轻的时候很聪明,他是学生物学、胚胎学出身。在30岁的时候,就有三卷本的胚胎学史出版。

  1937年,他37岁的时候,他的夫人收了三位中国留学生,其中有一位叫鲁桂珍,是一位女性,比他小四岁,当时33岁。他在家里招待鲁桂珍吃饭的时候,就去看鲁桂珍的脚。鲁桂珍勃然大怒,说,你知道我们中国女人过去裹小脚,男人留辫子,但你知道不知道我们中国古代还有有四大发明和很多科技成就。

科学之子|李约瑟:打开中国古代科学宝盒的人

  李约瑟为鲁桂珍对中国科技成就的自豪而感动,于是拜鲁桂珍为师,学习汉语,而且发誓要写一部中国科学技术史来宣传中国的成就。

  有一次机缘巧合,李约瑟邀请我到李约瑟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借机,我就问他,“你一句中文都不会讲,而且37岁时,你已经是英国皇家学会的院士了,为什么还要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呢”。

  没想到,他一字一句地回答我说,我要还中国一个公道。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很多人认为中国是东亚病夫,中国很落后。但是他从鲁桂珍那知道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所以,他要把它写成书,向世界广为传播,他要还中国一个公道。

科学之子|李约瑟:打开中国古代科学宝盒的人

  这样一位尊重中国历史的科学史家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后来,李约瑟也受聘成为我们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他和鲁桂珍到中国来的时候,我曾接待过他们,并为他们拍过一些照片,是个非常慈祥而有趣的一个世纪老人。在他90多岁的时候,他还要开汽车,但因为他不能走路,所以要推着轮椅到汽车旁边,非常很有意思。

  李约瑟小传

科学之子|李约瑟:打开中国古代科学宝盒的人

  李约瑟(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1900年12月9日-1995年3月24日),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科学技术史专家。

  李约瑟原本从事生物化学研究,后来转向中国科学史的研究,并穷尽一生心血,做出卓越成就,最具代表性的当然就是他领衔编撰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英文题为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直译为《中国的科学与文明》)。这一卷帙浩繁的系列著作,涉及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军事、机械等等方方面面,计划出版七卷二十七册。

  【讲述人】

科学之子|李约瑟:打开中国古代科学宝盒的人

  王渝生,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所长,国际科学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数学会理事暨数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

  著有《自然科学史导论》《郭守敬》;主编有《数学大师》、《天文太斗》、《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数学卷》、《中国科学家群体的崛起》,主译《跨越大洋两岸的科学文化交流》。发表论文100余篇。曾入选“中国十大科技人物候选人”。2015年7月,王渝生受聘为光明日报科普专家委员会顾问委员。

编  导:宋雅娟 肖春芳

后期制作:王瑞雪

美  术:王建宇

出  品:光明日报科普融媒体工作室

科学之子|李约瑟:打开中国古代科学宝盒的人

[ 责编:张佳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奏响巴洛克室内乐

  • 新疆吐峪沟:古村落迎游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上海科技大学遇见威廉·哈兹尔廷博士,他满头银发、戴着大大的方框眼镜,乍一看有点像那位创作了无数超级英雄故事的漫画家斯坦·李。
2025-05-05 14:11
五一假期进入尾声,国内外旅游市场如火如荼,知名目的地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小众目的地也开始崭露头角。
2025-05-05 13:59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加载更多